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7月18日 微观辨沙——基于同位素指纹的细颗粒来源甄别

报告题目:微观辨沙——基于同位素指纹的细颗粒来源甄别

 

报告人:刘倩 博士,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报告时间: 2019年7月18日上午9:30-10:30

 

报告地点:图书馆中心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刘倩,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在污染物的痕量分析方法及溯源技术方面做出了较为系统的工作。目前已在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篇,被引用4000余次。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8)、“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基金委优青(2014)等项目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3)、CAIA奖特等奖(排名第1)、MIT TR35 China、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

 

 

报告摘要颗粒物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危害的环境污染物,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环境中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对其正确的健康风险评价及污染控制都至关重要。稳定同位素指纹在污染物的溯源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首次将Si稳定同位素指纹应用于大气PM2.5及超细颗粒物(纳米颗粒物)的来源甄别。发现PM2.5不同污染源具有显著不同的Si同位素指纹信息。此外,我们还发现通过一次颗粒物和实际PM2.5中的Si丰度的差异可以快速估算PM2.5中二次颗粒物的贡献,从而提供了一种评价气溶胶中二次颗粒物贡献的新途径。我们还将Si同位素指纹应用于SiO2纳米颗粒物的来源甄别,实现了人工合成纳米SiO2颗粒与天然纳米SiO2颗粒的区分。

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北京化工大学
版权所有©:北京化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联系邮件:baicjobs@mail.buct.edu.cn
联系电话:86-10-64438262